[索引号] | 1161080001608224XE/2025-00019 | [ 主题分类 ] | 政务公开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民政局 | [ 发文日期 ] |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9号建议的答复函 |
强娜代表:
您提出《关于建设全市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议》(第1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摆在全盘工作的突出位置予以推进,不断满足全市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此过程中,养老服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榆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多项重大规划行动进行高位谋划、统筹部署;市政府建立民生工程月度会议机制,将养老与教育、卫生工作确定为三大民生工程予以定期研究推进,建立健全了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和常态化督查考核体系,增强了制度执行能力;先后制定出台各类政策20多项,全面优化了土地供给、税费减免、资金补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畅通了运行机制。
加强设施保障,实现社区养老多元供给。全面实施城市养老阵地两年建设行动,建立了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五同步”机制,全市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4个,覆盖率达到91%,配备服务室、保健康复室、餐厅、休息室、娱乐室、文化活动室、卫生间及室外活动场地等。
加快发展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指导等综合功能的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20个,规划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对全市60周岁以上的特困老年人按照自愿的原则以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托底保障,全市共建成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29所,持续开展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升级改造行动,先后对11所县级中心敬老院和10所乡镇区域敬老院的消防设施、护理型床位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了提升改造,有力提升照护服务能力,推动6所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公建民营改革,委托社会力量运营。
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坚持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人才发展思路,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培养和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锻炼和培养技术能手,激发广大护理员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自觉性,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带动促进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总之,我们将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高。
专此答复,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