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不失爱,活得有尊严

发布日期:2019-05-16 09:35:06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市民政局
新征程 新作为
失能不失爱,活得有尊严
——榆林市榆阳区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医养结合集中养护调查


       4月25日,由人民网、中国扶贫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报告会上,来自榆林市榆阳区的“医养结合+集中养护破解失能人员难题”案例被评为健康扶贫优秀案例。
 榆阳区推行的“医养结合+集中养护”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又是如何破解失能人员帮扶难题、助力精准扶贫的?让我们先从一对“母女”说起。
      

     一对特殊的“母女”
      “妈妈,你来,我给你说句话。”47岁的蒋艳美大声地喊。
      “娇娇(蒋艳美小名)乖,我忙一下就过来。”32岁的高媛温柔地回应。
      这是5月6日上午发生在榆阳区老年护理院的一幕。看到这儿,您一定已经猜到了,这两人并不是真的母女。事实上,蒋艳美是一名智力低下患者,智商仅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而高媛是该护理院的护士长。
     “蒋艳美是2017年7月到的我们护理院,当时情况特别糟糕。”虽然已经过去近两年,高媛仍清晰地记着蒋艳美刚来时的样子。“她不仅智力低下,双下肢还畸形,那会儿除了不会走路,连自己穿衣、洗漱、吃饭都成问题,而且还天天缠着护士陪她玩儿。为了哄她,我们每个护士的口袋里都装有各种糖果。”
    在榆阳区老年护理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如今的蒋艳美已经学会了走路和穿衣吃饭,甚至还会帮助别的老人洗脸。也正是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对她的关爱,从2018年的某一天起,蒋艳美开始主动喊护士长高媛“妈妈”。

 

    一个特殊的群体

     “目前,像蒋艳美这样在定点养护机构集中养护的兜底保障对象,全区共有116人。”5月7日,榆阳区民政局局长郭锦飞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发现,榆阳区共有兜底保障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口870多人,且多为重残、重病及精神障碍者,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护和康复治疗在需求层面高度叠加。但是,受传统养老、医疗体系分割局限,现有敬老院、社会养老机构在“养”的同时难以“就地医”,医疗机构在“医”的同时也难以“就地养”,分散居家则更是医、养、护都难以有效保障,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员普遍生活得没有尊严。
 不仅如此,城乡低保、一般贫困家庭中的重残重病成员,由于没有可靠的集中托养条件,其家属在长期的照料中承受着经济、精力、情感上的多重压力,使有限劳力得不到释放,这也是造成整户无法脱贫的重要原因。
 


    一份特殊的关爱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口医、养、护有效保障的综合难题,2016年11月,榆阳区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开展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的医养结合集中养护工作。
      郭锦飞告诉记者,医养结合是指养护对象的基本医疗和康复保健服务与基本生活和护理照料服务,由同时具备医疗和养老资质条件的社会化医疗或养老机构,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承接、运营和管理的模式。而集中养护分为政府供养和家庭托养两种形式,医疗、生活和护理等相关费用由政府全额补助的特困人员属于政府供养;费用由政府补贴与家庭负担相结合的低保对象,以及全部费用由家庭自行承担的一般贫困户则属于家庭托养。
      目前,榆阳区已经确定的两家定点养护机构是榆阳区老年护理院和榆阳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2018年的护理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月1442元,全年17304元。
      在榆阳区老年护理院,记者见到了该院和养护对象所签订的集中养护服务协议样本。在老年护理院需要提供的基本服务内容及服务质量方面,协议共包含了出入院服务、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等11大项57小项的内容,连“贴身内衣裤与其他衣物分开清洗”这样的细节在协议里也有体现。
 

     一次成功的探索
     “现在入住我们院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共有94人,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才16岁。为了服务好他们,我们共配备了32名护士和4名专职医生。这些护士不仅有健康证、护士证,每个人还都考取了养老护理员证。”榆阳区老年护理院院长曹元伟告诉记者。
      曹元伟坦率地说:“单纯从护理角度来算,2018年,这些养护对象每人每月所需护理费用是1930元,所以1442元的标准显然偏低。但是如果算上他们的医疗费用,老年护理院就可以略有盈余。另外,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老年护理院的社会美誉度,来看病的普通患者越来越多,护理院经济效益自然也越来越好。”
     “我们在不突破现有制度框架、没有增加政府政策外财政负担、相关养老和医疗费用完全可控的情况下,实现了健康养老的需求与供给准确对接,为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医养融合服务,使他们的医疗和生活得到了综合有效保障,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郭锦飞说。

在医养结合中感受温暖


       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缺乏,同时面临着医疗、生活、护理等多种压力,是贫困人口中的特殊困难群体。
       如何破解这些兜底保障对象的就医及养护难题?榆林市榆阳区引入定点养护机构参与社会扶贫,在没有增加财政负担和贫困户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采取医养结合+集中养护的办法,为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养融合服务,收到了政府、医养机构、兜底保障对象三方共赢的效果,这一模式很值得学习借鉴。
       医养结合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我们不仅要妥善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特别是因病因残致贫人口的生产生活难题,更要让他们在医养结合与集中养护中提升生活质量,享受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