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利剑、挥铁拳,陕西榆林扎实推进扫黑除恶
发布时间:2019-11-28 14:59     浏览次数:次     来源:榆林市委政法委

利剑扫黑,扫出清风正气;铁拳除恶,守护平安榆林。


2019年,陕西省榆林市以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为主线,着力树立“大平安”理念,运用系统思维,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公共安全等各方面谋划平安建设。


高位谋划社会治理


在西部率先出台市域社会治理《实施意见》,实施三治融合、全科网格、智能信息、基层维稳、多元共治、媒体融合过硬队建等“七大工程”,提升基层治理、精准服务、创新驱动、应急处突、服务群众、舆论导控和执法司法等“七种能力”,推出了“党委政府+专家+社会组织+群众+互联网”的“五位一体”平安建设模式;建立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合作机制,在全市设立了103个基层平安建设联系点,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展开广泛的探索实践,被确定为陕西首家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中央“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8月7日,陕西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交流会在榆林举办,推广交流榆林工作经验。


统筹开展专项整治


聚焦涉黑涉恶行业乱象、治安乱点,统筹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织密平安网络。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主动开展“政法进商会”活动,推出重大项目服务联系直通车等19条措施,营商环境显著提升,综合信用排名进位幅度全国第一。大力开展舆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抓获涉案人员141人,涉案金额3516万余元,打击战果全省第一。开展民爆物品集中整治、能源领域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大起底和明盘(黑口子)专项整治“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规范矿产和民爆物品产购销用等环节。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执结案件12809件,执结标的30.71亿元。连续两年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实现了进京赴省人员“零非访”目标,荣升“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西部非省会城市第2位。


创新推进基层治理


结合“五治融合”,走出一条与能源领域治理相结合的现代化治理之路。榆阳区出台了《关于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榆阳区大河塔镇推出了“345”工作法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级网格”机制;米脂县法院推出“新三三制”审判模式;绥德县郝家桥村继承发扬习仲勋“把屁股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光荣传统,推出“两引领两培育”治理方式;靖边县杨桥畔镇实施三级网络调处“345”工作法;子洲县张家沟村设立“三治融合”德农基金,这些基层创造的社会治理方式,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经验。


能源领域和谐治理


探索建立以村企共建共治共享分好“能源”蛋糕,实现村民、企业、地方三方共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兼顾目标。一是建立共建机制,实现公平合作。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村矿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为指导,通过村矿共建、共治、共享三种途径,加强村企联合党建机制、村矿协调机制和全面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三项建设,对老矿、新矿、国营大矿、民营矿和新增资源整合煤矿等不同情况分类采取五种模式、多种方式加快利益共享机制建设。二是建立共治机制,实现和谐治理。广泛成立村矿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村干部担任,副书记由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煤矿聘任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煤矿民调副矿长,促进村矿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市域经济,实行南北县区结对帮扶,有能源优势的北部县区每年将地方财政收入的1%对口帮扶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南部县,走出了一条解决经济失衡、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子。 


扎实开展平安建设考核


强化考核“方向标”“指挥棒”效应,夯实领导责任,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完善以“三考三查两述职两点评一鉴定”为内容的平安建设工作方法(三考:县区平安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市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类考核、县区法检公“三长”考核,三查:全市乡镇安全感抽样调查、严格责任查究、明查暗访长效机制,两述职:综治工作述职、市县区政法部门每半年向同级党委政法委述职,两点评:“四长”点评案件、县区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工作季度汇报点评,一鉴定:领导干部晋职晋级“综治工作鉴定”),形成了纵贯市县乡三个层级、横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聚焦政法委及法检公司五个部门主要领导的市域社会治理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2019年,对2个县、2个市级成员单位、15个乡镇、2个国有企业进行了挂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