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图、一村一韵” 神木市深入挖掘文化富矿 创建地名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1-16 11:10     浏览次数:次     来源:神木市民政局


近年来,陕西省神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红色基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努力打造“红色+美丽”城市。

据了解,2022年10月,神木市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2023年,神木市继续围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深入挖掘全市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探索建立了“一村一图、一村一韵”的地名服务新模式,充分展现神木乡村地名的历史和魅力。

截至目前,神木市已在高德地图上标注红色地名374条,标注红色文化遗产20处,标注地名文化遗产24处。

紧扣主题,积极推进乡村地名命名

按照民政部和省厅工作要求,神木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化地名服务为抓手,及时制定了《神木市“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方案》,重点围绕乡村地名命名、乡村地名设标、乡村地名上图入库、乡村地名推介宣传等四项内容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并对标《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任务,实现全市乡村红色地名标志设置,注重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申报千年古镇、千年古城,开展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并推进乡村地名信息共享应用,打造具有陕北特色、神木特色的地名文化品牌。

细致摸排,深入挖掘红色文化

为更高效、更快速、更精准在互联网地图采集上传乡村地名,神木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镇街和村组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利用高德地图采集上传、精准标注未录入的乡村红色地名。

同时,神木市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镇村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在贺家川镇,通过发动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开展摸排及上传入图工作,老党员讲述红色地名故事、群众代表讲解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的含义来历、种植养殖大户介绍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在各方的热情参与下,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工作顺利开展,上传了如晋绥军区烈士陵园,红色革命广场、中共神府特委党校成立旧址、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刘志丹东渡黄河指挥部旧址、八路军一二0师后勤部旧址、《抗战日报》社旧址、中共神木县委成立旧址、杨文谟故居、贾怀光故居等乡村红色地名信息,受到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称赞和一致好评。

地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踏查、征集挖掘、专家论证等方式,神木市进一步厘清了现有乡村红色地名的内涵、含义、历史沿革和现状等基本情况,确保乡村地名不重不漏、准确规范,为全市乡村地名上传入图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突出特色,建立神木市红色地名名录

根据“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政策规定,在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神木市红色地名》名录,并及时将地名信息录入系统。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神木市民政局已完成15个镇(街道)、30个行政村的调查摸底,对所涉及的所有红色地名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登记工作,并按照“尊重历史、依法命名、服务群众、体现特色”的原则,对红色地名进行统一规范命名,逐步构建“规范有序、便捷高效、便民惠民”的神木市地名服务体系。

广泛宣传,助力乡村发展

近年来,神木市以乡村地名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宣传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助推乡村地名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发挥乡村地名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强红色地名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红色地名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挖掘和整理红色地名故事,让更多群众了解红色地名文化,传播红色故事,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地名的知晓度、认同度,全面提升红色地名文化影响力,用红色地名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底蕴,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位。

下一步,神木市将进一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收集整理全市红色地名,加大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将革命遗址遗迹纳入“红色基因”传承体系,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影响力。扎实推进乡村地名采集上传工作,推动数字地名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完善地名数据库和信息化系统,依托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等数据资源,建立“一镇一图、一村一码”的全市统一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乡村地名上传、管理、更新的智能化,不断提升神木地名信息化水平。以“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地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进全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深度利用,促进地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推动地名文化与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将地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