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民政局“六个坚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06 17:20     浏览次数:次     来源:榆林市民政局

张某某,靖边县张家畔镇张伙场村村民,丈夫刘某某今年在横山区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张某某丈夫,公公,婆婆在这场事故中不幸身亡,留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张某某家庭立即陷入困境,靖边县民政局知此情况后,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先行给予2万元临时救助,同时按照程序将其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吴堡县辛家沟镇贾家山村有姐弟二人,姐姐贾某某14岁,弟弟贾某某6岁,母亲早年出走,父亲7月因病去世,现随叔父一起生活。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该家庭十分困难,现场给予2000元临时救助,并帮助姐弟二人收集相关资料,按程序完成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认定审核工作,及时发放生活补助金。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把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作为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动榆林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个坚持”,强化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时效性不强的问题,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统筹协调,迅速行动抓部署。市民政局及时制定印发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了抓排查、抓问题、抓整改等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同时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协调财政、医保等部门组成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时效性不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基本生活救助方面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顺利完成整治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政策引领,精准救助促落实。根据最新修订的低保审核确认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要求,科学界定救助对象,严格落实政策,充分发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的作用,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救助。同时,深入推进县区低保资金由季度发放改为按月发放,方便救助对象可以更及时领取救助资金。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58万人,特困人员1.3万人,支出资金8.1亿多元,切实兜住兜牢了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在立足低保、特困等基础性救助制度的同时开展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目前共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7636户36158人。同时,进一步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救助力度,共有200多名城镇低保边缘家庭享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

坚持简政放权,优化程序提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高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根据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探索行政审批“放管服”等相关政策和工作实际,我市在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推行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办)工作,切实打通了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困难群众的满意度。目前,神木、定边、佳县、子洲4县已经完成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

坚持救急救难,靶向施策强时效。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管理,加大临时救助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共实施临时救助8.7万人次,人均救助标准1200多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不因突发性意外事件影响基本生活。严格落实临时救助县级民政部门和乡镇(街办)分级审批制度,在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2000-3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由乡镇(街办)直接审批,授予乡镇机动处置权,科学评估救助需求,合理确定救助方式。对困难群众突发性的急难问题,可通过“先行救助”,事后完善相关救助手续等方式,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进一步简化临时救助工作流程,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群众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申请临时救助时不再核对其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对需要多个部门综合救助的急难问题,充分发挥县级困难群众救助协调机制作用,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今年以来共解决个案问题20 个。进一步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在全市各村和社区建立了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两委成员为骨干的2967支“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进一步夯实探访工作责任,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出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给予救助帮扶。对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后,生活依然有重大困难的家庭,可以通过省民政厅协同省慈善协会建立“陕西省救急难平台”,进一步申请救助,目前该平台已经累计为207户家庭实施了救助。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措施促整改市民政局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高起点谋划专项整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理清工作思路,重点聚焦救助申请办理是否及时,家庭状况调查是否真实,救助政策落实是否到位、临时救助是否及时等问题进行摸底排查,迅速推进各项整治措施落实落细当前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2个,办结2件,排查整改各类问题13个。

坚持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更便民。遵循“利民便民惠民”的基本工作原则,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持续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在全市乡镇(街办)设立救助窗口,落实当日值班干部首问责任制,对群众诉求实行分办转办,让群众少跑路,不走弯路。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在市民政局网站上滚动显示加强作风建设监督举报方式,困难群众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件等多种方式向市民政局反映基本生活救助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畅通监督渠道。实现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通过手机填报家庭信息情况即可完成救助申请,进一步拓宽了困难群众救助申请渠道,加快审核确认进度,今年通过网上申请救助3688人,已经获批救助申请26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