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名故事——绥德
发布时间:2023-02-15 18:26     浏览次数:次     来源:榆林市民政局
视频加载中......


绥德县位于陕北腹地,榆林市东南部绥德之名始于北朝,取“绥民以德”“绥民”为安定人民的意思。)之意。

绥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仰绍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素有“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等美誉。绥德曾长期是陕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陕北文化集中分布、高度浓缩之地。“山接石城屯虎豹,水交沙壑混鱼龙。”绥德古迹甚多,英杰辈出,更以“绥德汉”声名远播。清乾隆皇帝题赞此地为“秦汉名邦”;清道光年间,知州江士松手书“天下名州”四字,故又有“名州”之称。




历史上秦长子扶苏含冤自刎于此,留下“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的呜咽泉村。大将军蒙恬在此北筑长城、南修直道、西拓银川并与扶苏长眠于此,留下“生前造就千支笔,难写孤臣一片心”的造笔传说。汉武大帝亲率18万铁骑巡边于此,飞将军李广曾率部驻守,并留下射虎传说。“落雁”之貌的王昭君出塞时惊落飞雁于落雁砭村,千古才女蔡文姬于此归汉时留给韦庄《绥州作》里无尽的喟叹。这里传说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诞生地,也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乡,故有享誉天下的“米脂的婆姨绥德汉”。陈陶《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道尽了古帝州的沧桑,原生态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更是让绥德传唱天下。

绥德是举世公认的陕北民间艺术荟萃之地和陕北文化的中心腹地,享有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歌、秧歌、唢呐、石雕和剪纸之乡五项殊荣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各级各类非遗名录达八大类89项,非遗保护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陕北地区占绝对优势地位。



 

绥德是陕北革命老区,是榆林地区红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中央红军在陕北的落脚点,是陕甘宁边区的改革试验示范区,更是转战陕北和开启解放战争的中转地、出发点。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大后方,绥德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创建于1923年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绥德师范)是李大钊革命火种的播种地,陕北最早的中共党团组织在此成立,学校也成为西北革命的活动中心。习仲勋同志称绥德为“革命英才的摇篮”,齐心老人家称绥德为“西北革命策源地”。目前,全县正统筹推进教育研学旅游和生态民俗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一馆六址一学院多点”项目建设,做强绥德红色教育品牌,将绥德打造为全国知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编:张会堂,选题策划:胡洁,责任编辑:杜鑫